炒股有杠杆吗 1875年,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朝堂上吵了起来,李鸿章说:中国这么大,新
1875年,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朝堂上吵了起来,李鸿章说:中国这么大,新疆土地贫瘠,不要了又如何?左宗棠愤怒地说: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哪有说不要就不要的。
19世纪60年代,俄国帝国加快了在中亚地区的扩张步伐。俄军不断向南推进,逐步蚕食中亚各国,使得新疆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。
1864年,沙俄占领了塔什干,随后又将势力范围延伸至伊犁河谷地区。沙俄的这一系列军事行动,严重威胁着清朝对新疆的统治。
与此同时,英国也开始对新疆地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。英国通过驻印度总督府,不断派遣探险队和商队进入新疆,暗中收集军事情报。
在外部压力不断增加的同时,新疆内部的局势也在急剧恶化。1862年爆发陕甘回变。
回变很快蔓延至新疆,导致当地社会秩序完全崩溃。各地军阀和地方势力趁机崛起,新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分裂状态。
阿古柏在南疆建立政权,宣称独立,并开始寻求英国的支持。北疆的伊犁地区则在俄国的支持下成立了独立政权,使得新疆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。
清朝在新疆的统治基础被严重削弱,大量驻防军队溃散。绿营兵制的腐败,使得清朝在新疆的军事力量形同虚设。
当地回民、维吾尔族等各族群之间的矛盾也在这一时期不断激化。传统的社会秩序被打破,各地频繁发生暴力冲突。
沙俄趁机出兵占领伊犁,以"保护当地居民"为借口,实际上是为了扩张领土。英国也在南疆地区加强活动,企图将新疆纳入其势力范围。
清朝中央对新疆的控制几乎完全丧失,各地官员或被杀或逃离,统治机构形同虚设。地方财政收入锐减,军饷无着,进一步加剧了统治的瓦解。
到了1875年,新疆已经成为一个四分五裂的地区。清朝在新疆的统治名存实亡,而各种内外势力的角逐却愈发激烈。
1875年初,新疆问题成为清廷议政的焦点。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讨论中,李鸿章和左宗棠成为两种截然不同战略思维的代表。
李鸿章认为,清朝当务之急是发展海防,巩固东南沿海地区。在他看来,西北边陲地区地广人稀,土地贫瘠,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偿失。
李鸿章提出了"放弃论",主张将有限的国力集中在发展工业和海军上。他认为,只有加强东南沿海地区的实力,才能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。
在李鸿章的战略考量中,新疆的价值远不及沿海各省。他指出,新疆每年需要中央政府投入大量军饷和财政补贴,却无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。
相比之下,左宗棠则坚决反对放弃新疆。他认为,新疆是清朝的固有领土,关系到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。
左宗棠指出,新疆地处要冲,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战略要地。一旦放弃新疆,不仅会失去广袤的国土,更会让俄国的势力直逼甘肃。
在左宗棠看来,新疆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得失的问题,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。他认为,即便新疆暂时不能给国家带来经济利益,也决不能轻易放弃。
左宗棠特别强调,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旦丢失,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。他提醒朝廷,放弃新疆将会动摇清朝在西北的统治根基。
在朝廷的争论中,两人的观点都获得了一定的支持。支持李鸿章的人认为他的观点更符合现实,而支持左宗棠的人则认为他的主张更有利于维护国家长远利益。
这场争论最终以左宗棠的观点占据上风而告终。清廷决定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计划。
收复新疆的决定一经做出,筹措军费成为首要任务。清廷的财政状况极为困难,国库空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。
为了解决军费问题,左宗棠首先找到了当时最大的官商胡雪岩。胡雪岩利用自己的商业网络,在各地筹集军费,并组织运输队伍为西征军提供后勤保障。
地方督抚也纷纷响应,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支持西征。清廷虽然财政困难,但还是拨出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这次军事行动。
最终,通过多方努力,西征军队筹集到了近2000万两白银的军费。这笔巨额资金为西征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在军事部署方面,左宗棠投入了大量精力组建精锐部队。他从湘军中挑选了一批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,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强的西征军。
军需补给是另一个重要问题。新疆地区地形复杂,气候恶劣,补给线路长达数千里。
为了保证军需供应,左宗棠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补给体系。沿途设立粮站,组织驼队运送军需物资,确保前线将士的基本需求。
在进军路线的规划上,左宗棠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。他决定先收复南疆,然后再北上收复伊犁地区。
这个战略安排充分考虑了地形特点和敌我力量对比。南疆地区相对平坦,便于大军行动,而且当地叛军实力较弱。
西征军的组建工作在1875年年底基本完成。这支军队装备精良,士气高昂,具备了远征的基本条件。
1876年,西征军开始向新疆进军。此时的左宗棠已经63岁高龄,但他依然亲自率军西征。
到1877年炒股有杠杆吗,大部分新疆地区已经重新回到清朝的统治之下。